徐汇与临港集团联手,被寄予厚望的这个“国精产品999国精产小镇”即将登场

国精产品999国精产

IWEAP12AJDSF182812KLIASDF

  继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后,徐汇区徐汇与临港集团联手,被寄予厚望的这个“小镇”即将登场又将迎来全新的产业地标——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016年,位于徐汇南部的华泾镇在完成北杨地块腾地,曾经的工业厂房、城中村被产业用地取代,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留白。一年后,首届人工智能峰会在西岸举办,徐汇顺势推出人工智能产业“双T”载体计划,包含西岸智塔(AITower)和北杨人工智能小镇(AITown),北杨的新功能定位就此尘埃落定。

  转眼数载,万丈高楼已平地起。今年6月,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的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将迎来首期竣工交付,沿华发路南侧的5栋研发型总部办公楼宇将率先亮相,迎来人工智能企业及新型研发机构入驻。整个项目将于2026-2027年全面竣工,成为涵盖商业、办公、住宅、教育、生态绿地、滨河景观廊道等于一体的产业新市镇。

  今年是漕河泾开发区成立40周年。作为徐汇区与临港集团近年联手打造的旗舰项目,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亮相,将成为漕开发转型升级的标杆,也将为上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产业新赛道提供强劲引擎和策源力。

  在华泾,再造一个“漕河泾”

  华泾镇地处徐汇西南门户,正全力打造科创重镇、生态新城和品质新城。相较于40年前,先有园区后有交通配套的漕河泾开发区徐汇本部,位于华泾的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规划之初就融合了两纵两横的轨交网络。项目位于轨交15号线朱梅路,紧邻建设中的机场联络线、轨交19号线和23号线,是具有超级枢纽属性的生态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项目。

  记者从临港集团获悉,整个北杨项目分10个地块,涵盖地铁上盖写字楼、高层总部办公楼、花园式独栋办公楼、租赁住宅以及逸夫小学等建设内容。华发路南侧即将竣工交付的B地块以高层总部办公楼为主,单体建筑面积在7000至3万平方米之间。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已确定入驻,预计今年秋季亮相。

  立项之初,北杨就确立了“打造产城深度融合新范本”这一目标。在实际规划和建设中,与“人”有关的因素都被放到了优先位置。

  漕河泾开发区徐汇事业部总经理周羽介绍,北杨作为漕河泾开发区的新兴产业载体,顺应徐汇区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在项目的建筑功能、硬件设施等方面都贴近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企业的需求。例如,部分楼宇会适当提升楼板承重和供电量标准,以适应企业布局机房的需求;面积3000至5000平方米的花园式独栋办公楼,可满足中小型企业总部办公的需求。

  “办公楼预先接入了煤气管线,方便企业打造员工食堂,提升人才的感受度。”周羽表示,从用地属性和成本角度看,产业园区一般只在商业载体接入煤气。但正因为临港集团有着多年的园区开发经验,清楚知道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办公楼交付时有煤气接入,因而北杨项目在规划时就提前做了考量。

  近年来,新建产业园区“搭配”建设保租房、公租房、人才公寓,是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实现职住平衡的一大新趋势。记者了解到,北杨项目有约1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社会租赁住宅,预计今年年底竣工、明年入市,可提供面积30至90平方米以上、一室到三室不等的多种房型。

  这里也有一处以人为本的考量:住宅位于整个北杨地块的核心位置,使住户到园区的任何角落都步行可达,入住白领能在“一碗汤的距离”内完成上下班通勤及休闲娱乐。

  据测算,北杨项目建成后,包括商业、办公、居住和就学人群在内,将新导入4至5万人,对于目前户籍人口约3万人的华泾镇来说,无异于“再造一个华泾”。为此,北杨地块周边的交通组织正提前展开优化,除了依靠“两纵两横”的轨交路网疏解压力,还将推进长华路、华发路及老沪闵路的道路拓宽和提升。

  科创生态,从垂直向平面延展

  北杨与西岸在徐汇人工智能产业的角力中,如何错位发展?比较二者的功能定位和产业主体,能发现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各自鲜明的特色。

  根据徐汇的产业规划,滨江板块正打造多元复合的产业形态,涵盖文化、传媒、科技、金融、人工智能等领域。西岸智塔自2019年启用后,通过引入期智研究院、树图区块链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头部研发机构,已经在楼内形成了“雨林型”的垂直创新生态。

  漕河泾开发区在大模型生态的算力网络、数据语料、产业社区等方面正加强建设,通过构建“数据+算力+应用”创新链条,对标“斯坦福-硅谷”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与科创社区的“高密度、高浓度、高融合”共生。

  北杨的产业定位更加聚焦,专注人工智能上下游。其中,即将入驻的新型研发机构将为北杨带来数量可观的潜力人才、顶尖科学家以及富有经验的产业导师,成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育土壤。“希望这一新型研发机构之于北杨小镇,就像斯坦福之于硅谷、剑桥之于剑桥科技园那样,成为产业发展坚实的学术支撑和人才宝库。”漕河泾开发区徐汇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徐杰说。

  在位于老沪闵路的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展示中心,办公室里摆放着一本《华泾镇志》。从规划、建设到招商,各部门员工都会来翻阅这本看起来“一点都不AI”的文献。工作人员说,了解华泾的历史、水文特质以及从农田到工业园区,再到如今未来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功能变迁,不仅为了招商时更好地“讲故事”,也为了更深入了解北杨的规划逻辑和发展愿景——在聚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上,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

  细看北杨的地块分布,华泾港等三条水系蜿蜒而过,拥有市中心产业园区少见的三面环水格局。融合了办公、商业、住宅、教育、自然生态等五大元素的规划蓝图,更赋予了北杨天然的“新市镇”气质。

  徐杰介绍,北杨项目在规划上倡导“活力一街区,未来零距离”的理念。其中,“活力一街区”即打造有温度、多功能、环境全龄友好、生活舒适健康的活力街区,周边居民都能来北杨小镇体验各类公共设施。“未来零距离”则是围绕绿色出行、智慧发展、低碳生活等维度,打造汽车、轨交、公交、自行车、步道等一体化的低碳交通系统,创造低碳智慧的城市空间。

  近年来,几乎所有新兴产业园区都提出了绿色低碳概念。在北杨,依托三面环水的U型生态体系,将呈现滨水体验式海绵场景、生态型海绵场景和景观型海绵场景;建筑屋顶均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同步规划电储能系统和冰蓄能中心,通过集中统一的能源管理,优化整个园区的运维效能。

  东西向穿越北杨地块的“华发路”如它的名字一样,寓意华泾的发源地。而在北杨地块东侧,华泾镇最重要的文化地标黄道婆纪念馆就伫立在此。

  “七百多年前,黄道婆在纺织技术上取得的突破,相当于今天人工智能之于科学领域的突破,二者都是创新策源,都代表了时代当下的新质生产力。”徐杰表示,北杨项目立足华泾厚重的历史积淀,将打造一条多元体验的历史文化漫游环线,衔接毗邻的西岸自然艺术公园,带领人们沿着历史景观廊道回望人文历史,走向创新未来。

  展望版图,“三巨头”互相错位

  环顾当下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版图,围绕中环、外环及轨交15号线,已形成了多个活跃的科创带。这其中,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张江人工智能岛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是目前上海三个规模较大且以人工智能为定位的产业园区。

  相较已经发展成熟的张江和马桥,北杨在上海人工智能版图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可以从三个维度看北杨项目的意义。”徐杰表示,其一是站在徐汇区作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人字形”布局交汇点来看北杨的战略定位,这里将是徐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承载区。

  其次从科创脉络维度看,途径上海交大、华师大、华东理工、上海大学等高校以及漕河泾开发区、紫竹高新区、吴泾工业区、南大智慧城的轨交15号线,既是一条“科创线”,更串联起了上海人工智能版图的多个节点。北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漕河泾开发区与紫竹高新区两大国家级科创园区的枢纽,发挥更聚合的科创策源力。

  从错位发展维度看,徐汇已首发“模速空间”聚焦大模型产业,接下来将围绕西岸数字谷、传媒港、漕河泾开发区以及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设规模总计10万平方米的大模型科创街区,北杨也将成为徐汇承接上海大模型产业发展任务的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位于中环与外环间产业“金腰带”上的北杨,还是临港集团整体布局中专注人工智能产业的桥头堡,承载了漕河泾开发区在成立40周年的历史节点全力推进“二次创业”的转型使命,亦是漕河泾元创未来(元宇宙)特色产业园的延伸。

  “开发区转型一般有2种,一种是产业自然迭代升级,另一种是物理空间的外延扩展。”周羽说。以米哈游为例,继拿下漕河泾开发区中心地块后,企业位于北杨的新办公地此刻正开足马力建设,建成后将新增约5万平方米的研发办公空间。

  米哈游入驻北杨,也映射出临港集团园区开发的底层逻辑:先树立一个行业标杆,引进一家行业头部,为后续招商立下标准。

  “龙头企业会自然地集聚起上下游生态系企业,同时吸引行业内其他领军企业。”徐杰说。眼下,桌游行业领军企业游卡网络已确定将其全资子公司落地北杨。吸引这家在桌游、网游、电竞等领域全面开花的游戏企业与北杨达成合作的一大因素,正是行业龙头企业的入驻。

  产业集聚最具含金量的就是人才的集聚,这一规律对漕河泾开发区来说犹如历史的镜像:2007年,腾讯华东总部落地漕河泾,培养了开发区内初代的游戏人才,其中的创业者也继续选择扎根漕开发,孕育和吸引了米哈游、莉莉丝、鹰角、网易、阿里互娱、游族、趣加互娱等优质企业出现,使游戏产业人才在漕河泾开发区实现了“正向循环滚动”。

  北杨是否会复制漕开发的产业发展轨迹?从项目口号中或许能找到答案:不是“下一个漕河泾”,而是“下一站漕河泾”。上海西南部,一片人工智能生态绿洲已然起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