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物流深似海,从此清闲是路人。在物流这个大染缸里,有几个认知与各位共勉。
1. 说服客户要诉诸利益,而非人情和故事
虽说物流已经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但很多人做物流还是遵循着一套老办法,即讲人情、托关系、靠朋友。
过去,这确实帮大家赚到了钱,但是进入“互联网+物流”时期,运营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老客户会离开,新客户会躲避,在你抱怨他人不够朋友的时候,等待你的是不断的跑单、空单,以及公司的生死存亡。
还有一些人在和客户谈生意的时候,总是飘着,不落地。他们会讲各种花里胡哨、惊心动魄的故事,会各种吹嘘自己,抬高自己,甚至说一些看似高大上,实则盲从概念的拗口、不易理解的新鲜事物,以为这样就能传达“我很棒、我很高大上,和我合作是你赚了、和我合作,你可以怎样怎样”的效果。但,这是客户想要的吗?
商人是唯利是图的动物,能打动他们的是利益诉求,而非人情,也非故事。如果你想他人买你的账,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明确告诉他,从你这他可以得到什么好处、马上可以获得哪些切实可感的利益。
此外,人大多数都是短视的动物,在利益方面,更多人更容易被即时可见的利益打动,而不是被长远难摸得着的好处说服,言下之意,相比长远利益,大家更易被短期利益吸引,即使长远利益是对的,是可靠的,是他所需要的。我想,被客户追问“多久可以看到效果”的,应该大有人在。
因此,在诉诸利益的时候,也讲究策略。既然你的产品是从长远方面来助力对方,那么你在说服对方时也要把利益进行划分,把那些显而易见的好处讲出来,以短期利益获得的加持,获得长期利益,而不是诉诸理性,告诉他,你应该这样这样,以后一定会怎样怎样。这就像把大目标切分成一个个可实现的小目标一样。
2. 基于痛点的创新模式或业务更容易成功
滴滴为什么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抓住了用户出行困难这个痛点,并进行了模式创新,将传统的需求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了优化,捕捉你的痛点,让你在便利面前无法拒绝。物流行业,很多企业之所以成功,就是抓住了痛点、例如解决信息不透明、车货不匹配、虚开发票等问题。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人的选择主要来自于两种动力,即趋利和避害,而避害要比趋利更有选择的动力,因为避害是人的本能。避害中的“害”就是痛点,是用户必须或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基于痛点的创新模式或业务,也就是以用户的问题为导向,来进行创新服务,更能打动用户,因此也更易成功。
很多产品或服务尽管在推广营销上“天花乱坠”,表面上看也是形式新颖,功能不错,但实际却并不怎么能打动客户。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太过迎合互联网,脱离了物流需求,实质服务内容少的可怜,满足的甚至是早已存在的传统需求,而非当下存在的刚性痛点需求。
所以,在各种物流模式遍地开花、服务趋于雷同的当下,创新模式和业务形式,要基于痛点,要关注物流实际需求,关注物流人的实际困难,这样或许更容易成功。
3. 服务品质与价格一样重要
因为获客、竞争、利润、成本等因素,物流行业的价格战争总是时不时地上演着。死命压价或无节制提价,有的企业甚至只一味追求价格致胜,以超低价格野蛮式吸引客户,完全无视产品服务的品质。
除了品牌效应之外,虽然价格是开拓市场、获得客户的最佳通行证,虽然很多人观察和判断事物,第一印象关心的并不是“实质是什么”,而是习惯于从“价格表象”下判断,但是服务品质同样重要,也越来越成为货主等人选择的重要因素。因为很多人体会到,杀完价的那一刻,他们可能是开心的,但接来下的等货、收获过程,就很可能没有一刻是开心的。不过,高价也并不意味着高品质,有的物流企业虽然一路远离廉价,但其服务品质也并没有跟得上,甚至低劣,客户也不会喜欢。
客户要的是性价比高的服务,他们既对价格敏感,又对品质有要求。所以,做物流,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表现,既要提升自己的内在服务价值,也要懂得降低成本,在价格上表现自己。
4. 不要心存侥幸,否则易吃亏
一群人热热闹闹,经不过诱惑,喝了点小酒,以为睡一觉,再吹吹风,酒味就能散开和挥发,心存侥幸以为不会被查,结果驾照被吊销,饭碗也丢了……
多拉点货,就能多赚点,不会那么背被查,结果就是那么点背;
货款拖它两个月,不会有事,他还得靠着我们拉货呢…结果,司机将其告上法庭;
做物流,永远不要心存侥幸,以为偶尔的疏忽没什么事。
http://www.jnlz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