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挂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物流运输行业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甩挂运输有着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的优势,近几年也被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追捧。但在中国,甩挂到底是怎样的情况,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某物流公司从事中运输的驾驶员给出的回答却是:“比以前辛苦三倍都不止”,“宁愿多开几十公里不想换车头”。那么,在实施中有哪些因素制约甩挂运输的发展?我们来看一看。
甩挂降低物流成本=驾驶员工作量增加?
这种甩挂的模式从欧美国家引入后,这几年在我国物流运输上也在不断的尝试。经过摸索和试验证明,在降低物流成本上,甩挂确实有着比较突出的优势。
以上海某快递公司为例,上海到苏州的短途路线以前采用的是4辆车、4个驾驶员采用两边对开的模式;采用甩挂模式后,只需要2个驾驶员2辆车就可以完成和以前一样的工作量。这样下来既节省了购车成本又减少了2名驾驶员的开支。
这对于一家物流公司来说长时间节省下来的收益是十分可观的,然而,在货量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人员和车辆都减少,那么必然有增加的部分来维持这部分的平衡,这部分很大的一部分由司机来承担。
对于该公司的驾驶员来说,之前从上海拉一趟货晚上9点出发,1个半小时到苏州卸完货,差不多11点、12点一天的工作结束就可以休息了,然后第二天再拉返程的货回到上海。
“现在是晚上10点装好货发车,经过1个半小时从上海到苏州,需要等待把货卸完后把空挂拉到装货口,然后把挂卸掉后,换上之前已经装好货的另外一个挂车立即返回上海,排队进厂、卸货,工作结束后通常也是凌晨5点,相比之前需要完成2次等待卸货,1次换挂。”这是一位跑短途路线的司机,完成一趟甩挂的操作流程。
前后对比之下,“采用甩挂后比以前辛苦三倍都不止”是一位有着多年甩挂经验的驾驶员的总结。工作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的同时,工资却没有同比例增加,难免让很多驾驶员心有不甘。
运输效率提高≠中转效率提高
在以往对甩挂的介绍中,甩挂运输的最大优势是,在装货、卸货的时候,可以合理安排运输和装卸,主车和司机不用等待,提高运输效率;另一方面相比于货车箱体,挂车在装货容积上的优势也比较凸显。
在实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装货容积上挂车确实比较有优势,然而对于甩挂究竟能提高多少运输效率?在最为关键的中转环节上问题是否有所改善?
“按照规定的时间把货物送达后长时间排队进不去厂,或者因为上班对接的问题不能及时卸货,这些依然是我们现在很头疼的问题,如果把中转的效率提升了,加上甩挂的高效模式,对于物流的发展又是一大突破。”采用甩挂运输后,这些最具有实践经验的驾驶员对于现在运输过程中仍需改善的环节,有着自己的看法。
甩挂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物流企业能够享受这种高效快捷的运输方式的同时,希望也能给物流人创造更高效、舒适安全的运输环境。